机械知识:十三五“路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首度写入五年规划

十三五路标
10月26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此次全会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稿》。在前一天,十三五十大任务目标正式公布,记者采访多位专家学者,对任务目标进行解读。专家表示,十三五期间应改革宏观调控思维方式,在淡化GDp指标的同时,中国经济增长亟需从过去的规模驱动转型升级为创新驱动,以及建议组建国务院直接领导的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
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前瞻
刘树成建议,十三五期间应改革宏观调控思维方式:由守住下限,到把握中线。要摆脱年年打下限保卫战的被动局面,把握合理区间中线。把目前短期的、应急式的项目应对办法,改革为构建中长期经济发展的新棋局,采用具有中长期持久推动力量的总体应对办法。
10月26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此次全会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稿》。
在前一天,《人民日报》公布十三五规划的十个任务目标,分别是: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改革体制机制、推动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推进扶贫开发。
从任务目标的排序而言,保持经济增长的目标位于第一。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对记者分析,经济增长固然重要,不过建议十三五期间,不必过于在意短期内的经济增长目标或高或低,而应通过深化体制与机制改革,以此释放更多改革红利,来赢取中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从十二五开始,国家在国民经济类指标之外,也越来越多地关注和重视社会发展类指标。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中科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穆荣平建议十三五指标体系里面,应进一步强化社会发展类指标的制定、执行和考核。
在十三五规划的十个任务目标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首度写入五年规划。对此,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钱易对记者表示,这一做法令人鼓舞,这说明生态文明建设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建议十三五期间进行更为深入的生态环境体制改革。
实现收入翻番目标需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中GDp和人均收入均比2010年翻一番。而这一预期性目标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十三五期间的GDp增速。
对此,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公开表示,从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小康社会翻番的要求来看,如果今年经济增速按7%测算,那么到2020年要实现预定的翻番目标,年均经济增速必须达到656%,即65%左右是底线。
到2020年要实现预定的翻番目标,在2011年至2014年已有基础上,从2015年起,至2020年,GDp需年均增长652%,同样是65%左右的底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对记者分析。
刘树成表示,按照翻一番的要求,在2011年至2014年已有基础上,从2015年起至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需年均增长67%。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速的回落,到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已降至68%,即已降到翻一番所需最低增长率的边缘。
今后,若经济增速一路下行,从2015年开始,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将会降至67%以下。这样,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就不能实现翻一番的目标了。刘树成分析,因此应防止经济下行速度过快,但不能靠短期的微刺激措施、靠简单的放松政策、一个个零碎地推出一些项目就能解决问题。
刘树成建议,十三五期间应改革宏观调控思维方式:由守住下限,到把握中线。要摆脱年年打下限保卫战的被动局面,把握合理区间中线。把目前短期的、应急式的项目应对办法,改革为构建中长期经济发展的新棋局,采用具有中长期持久推动力量的总体应对办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对记者分析,人均收入翻一番目标的实现,除了与GDp增速有关外,更多地要靠推动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如果收入分配改革进展很快,在GDp增速低于所谓65%的底线情况下,人均收入也完全有可能实现翻一番的目标。李佐军解释。
更加重视社会民生和资源环境类指标
无论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还是2020年GDp翻一番的目标,都属于预期性指标,而非约束性指标。李佐军强调。
李佐军解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涉及到一系列的指标,GDp和人均收入只是其中的两项,不必过于突出和强调这两个指标,而要看小康社会系列指标的整体完成情况。
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GDp增速作为反映经济社会运行的一个基本指标虽然很重要,但依然是预期性指标,不能像过去那样将其作为一个约束性指标来看待,例如各地盛行的GDp增速排名竞赛。李佐军分析。
穆荣平表示,在淡化GDp指标的同时,中国经济增长亟需从过去的规模驱动转型升级为创新驱动,这也是十三五规划的十大任务目标之一。
穆荣平进一步分析,这种转型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实现两个发展格局和思路的转变,一是与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合作关系向互补合作关系转变,二是与发达国家的互补合作关系向竞争合作关系转变北京离婚律师咨询。
李佐军表示,十三五期间,在创新领域需要重点编制三个规划:一是创新主体的规划,即明确包括企业、个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组织、政府等在内的各个主体在创新中的职责;二是创新方式的规划,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产业创新、模式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等;三是创新环境的规划涉外离婚咨询,即如何建立和完善鼓励创新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此外,穆荣平提出离婚调解,十三五规划的指标应进一步优化。既然规划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那么在指标编制上,就不能有所偏重,而应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两类指标并重。
在十三五期间,我们应该像过去重视经济类指标那样,重视社会民生和资源环境类指标,这样也可以为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穆荣平解释。
建议组建国务院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
在十三五十大目标任务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首度写入五年规划。
对此,钱易表示,生态文明管理体制改革非常急迫。在中央层面,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面已经设有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这个专项小组侧重体制改革。
钱易分析,在体制改革之外,生态文明建设还有很多日常的协调和统筹工作,因此需要一个专门的工作机构,建议组建国务院直接领导的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
这个委员会可由国务院主管领导任主任,之所以不叫环境保护委员会,是因为后者容易让人误以为这个委员会由环保部主导。钱易解释,现在各个部委都在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例如,工信部在提倡生态工业,住建部在发展生态城市,农业部在支持生态农业。
记者获悉,由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担任主席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此前发布的《中国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报告提出,建议从十三五规划开始,将每五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改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规划。
根据该报告,在此规划中,环境政策与经济和社会并列成为同等重要的内容。
此外,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毅对记者分析,自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以来,党和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十三五期间,相比继续出台相关改革方案,更为重要的是落实已经出台的改革方案,我们现在的改革方案已经够多了。问题在于能否落地。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